Category: Reflection/Psychology/Growth

  • AI是工具还是硅基生命?

    自从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chatgpt诞生以来,generative AI的能力一步步迭代进步的速度很快,AI的未来甚至超乎一般人的想象,AI伦理的问题也随之成为讨论的热点。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AI是一种高级工具,人类的文明是从发明工具开始的,从早期的石器,到后来的青铜器,火药,指南针,望远镜,蒸汽机,发电机等,工具的效能也不能升级,工具的先进程度衡量了文明的发展程度。 人类虽然聪明过人,比如在数学物理推导,精确的物理实验等。但人类很多的能力是不如计算机的,比如数值的计算能力和速度,感知的数值精确度。一般人们只能模糊感知到远近,大概几十米上百米等,但不能感知到具体的距离的数字值。还有拿智能驾驶应用来说,现在可以在车身周围安装8个摄像头,形成360度全感知,而人类的视角大概估计在120-150度之间。所以说计算机和AI等先进工具是人类本身能力局限的延申,使得人们能变得更加神通广大。 因此我个人的观点,最近的AI agent的概念还是挺不错的,以后每个人都可以配备一个自己的AI助手,辅助个人个性化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局限,人类可以做更加创造性的事务,而AI助手可以将人们从一些机械性的程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高效和谐的分工合作。 现在是AI较快发展的时期,高水平的机器人等方面的高科技从业者也很多,进步速度很快,甚至有些进步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在AI工具的辅助下,写文章,写论文等都将变的很高效,但是这些工作很多时候很多部分是要求高度思考和创造性的,如果让AI去做,人类自身的智能可能将会退化,甚至有些方向的文章用AI去写是不道德的,比如让基层民警去写歌颂社会美德的小文章,如果用AI合适吗? 所以还是规范化一下AI的使用,可以让其高效收集汇总信息,做程式化的劳动等。将人们集中在更高精尖的劳动,更创造性的劳动上面。 以后AI可能将会变得有自主性,希望能更好的更主动的帮助人类解决生活中的繁琐的一些事务,成为人类的相互协作和进步的好朋友。

  • Q-Learning

    今天新闻中关于OpenAI的Q*算法的介绍,现在看上去还是有点神秘的,之前接触过强化学习的相关内容,对Q-learning有所了解,也基本看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的算法的实现细节(参考引文1)。深度强化学习和人脑的学习有较大的相似之处,机器学习的算法发明者还是从人类本身的学习中去总结经验和规律,将其进行数学形式化,确实了不起。发明了的AI算法从另一角度也会给更多的人们思考人类的生物智能提供了窗口,使得我们更好的对我们自己的智能进行反思。 Q-network learning解决了一些状态数量巨大的情况下的智能决策问题,满足我们很多场景中的状态不好进行枚举可数的情形,如很多的游戏场景,状态可以理解为当前或最近几帧的图像,不太好用Q-table进行描述,而神经网络如cnn对图像任务表现已经比较出色,自然会想到用cnn网络进行建模,输入为图像或组合,解决了不好显示定义状态(状态数太大)的问题。 强化学习中一个关键的方程为贝尔曼方程,也是一种递归定义,巧妙解决了价值函数的定义,具体细节可以参考引文3。 强化学习训练起来也不是很容易,有很多工程上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大规模集群计算(高效的高速带宽大算力计算集群)以及大量的较为高质量的数据都很关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员摸索和积累经验。这方面经验不是很足。 强化学习中还有一个epsilon参数的定义,估计也是从人类的学习中去总结提炼出来的,是关于行为是采用经验保守还是进行探索冒险的这种比例机制问题。比如小孩子先验知识比较少,探索的时候更多些,年纪越大积累的更多的经验,认知也比较丰富了,这时需要的探索的事情就自然会少些。所以在强化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中,这个比例也是需要调整的。 OpenAI的大模型技术确实发展的挺快,在推理上可能有比较大的进展,人类对于AI的应用和使用确实要制定更加合理规范的规则。AI的未来还是有很多的可能性,期待给人来带来更多的福祉。 References

  • 马尔可夫性

    马尔可夫性是一种当前的状态只与前一时刻的状态相关,而与前一时刻之前的状态无关的性质(在前一刻状态已知的情况下与再之前的状态没有直接关系了)。马尔可夫性在应用数学里边也有一些应用,这里边说两个: 1、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是强化学习的基础内容,该过程可以简要描述为:当前时刻的状态s下执行某个行为a后转移到另一个状态s‘的概率,并且获得收益r,整个过程可以建模为状态的集合S,行为的集合A,状态转移矩阵和收益R。马尔可夫决策过程解决的是在当前状态下执行什么行为能取得较好的收益,属于决策智能的基础算法。 2、HMM,隐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种时序模型,HMM最成功的应用是在语音识别上,李开复老师的语音识别用的就是这个算法。 3、扩散模型,当前主要的生成式模型算法,在图像可控生成方面有很成功的应用,如开源模型Stable Diffusion。 和马尔可夫性的理想假设类似,现有的很多算法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简化和近似,如朴素贝叶斯算法(如应用在邮件分类上)也是这样,对现实问题做了强假设理想化处理,但是在工程上,在特定领域和特定条件下能较好解决问题,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但感觉我们的现实世界的运行是不满足这种马尔可夫性的,主要在于人类的智能的学习非常复杂,人类学习实践活动更有可能是复杂的非严格的单向时序关系,而是多个时序关系的叠加,比如从现在来看过去不同时刻的事情都会直接影响现在,就拿阅读这件事来说,将经典的思想进行学习吸收从而影响到决策和践行就可以认为是很久过去的认知结果(思想)影响到现在和未来,这种影响是从思想的诞生到后面一直累计影响的,有间接的有直接的,但也都有一定的概率性。从上面的实际例子场景可以感受到人类文明的生活空间的演化发展更像是某种程度多历史路径的积分影响,而且人与人之间(人类的社交网络本身也是很复杂的)也通过交互存在着相互的影响。所有总体上来说人的行为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智能决策结果,有待我们更进一步更多的认识和发现。 附:于2025/06/11做了第一次修订

  • 教学相长

    今天有幸在学院的安排下和领导同事们一起向好多个专家学者进行学习交流。也听到领导关于走访相关学校的真切感受。就是教育是利国利民的重要的大事情,关于下一代的更好的成长,其实也关乎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教学相辅相成,教学相长。要不断的在激发同学的兴趣的过程中相互迎接挑战,共同的进步。 老师的作用并不是说要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要远远超过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好的特别优秀的学生是要超过老师的,否则社会就没有了进步。钱学森学长就有这样的经历,当他的导师说你的学术成就已经超过我了的时候,他的导师的心里是自豪的。 传统的国学文化中也有很多的精华和深刻的思想,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也许可以重新挖掘、理解和再认识,将其发扬光大。可惜对与国学了解的不多,不过只言片语也能感受到其深刻的内在。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在止于至善等等。不仅道理深刻,语言也很优美。 在专家老师们关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确实感觉到使命感,毅力和恒心的重要,希望自己也能够贯彻做到。 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教育关键的要带给同学们信心和希望。

  • 斐波拉契数列

    斐波拉契数列是一个不断生长的一个序列,数列的规律为当前项为前面两项的和。如自然数的1,1,2,3,5,8,13,21等。 和自然界的生物中的生长和繁殖的数量增长模式有些接近,具体可以参考下图。 斐波拉契数列和黄金分割也存在着关联,比如8/13和13/21都约等于0.61几。黄金分割在审美设计中比较关键,如建筑设计等。附录引文链接中还有更多的示例。 今天是感恩节,也是斐波拉契日。当日期以mm/dd格式书写时,是11/23,日期中的数字形成了斐波那契数列:1、1、2、3,因此11月23日被称为斐波那契日。 生物的结构都是在生长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不是也说明和暗示着银河系也在不断的生长着呢?宇宙本身是在不断的膨胀(膨胀是不是就意味着生长,每个星体的中心的角速度是不是都很快,特别是黑洞,黑洞的中心是个什么情况呢?),期待后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后再来看这个问题。 References

  • 感恩珍惜进取

    今天是感恩节,我依旧比较早来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路走来,感恩所有给与我温暖与爱的人们,希望我也能够珍惜和更好的回馈给你们!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希望自己能将更多的爱和幸福带给大家!

  • 向英灵致敬

    我们最高尚和最令人尊敬的是那些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人们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英烈们,他们为了理想不顾生命才有了我们后面的人们的和平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热烫的灵魂永垂不朽,应该让我们永远铭记。 相比而来我的生活,琐碎而渺小很多,只有做好本分业内的事情,分享有价值的资讯信息以及思考,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以自己的方式去贡献价值。 向英烈先辈们致敬,向为了后人更好的成长而牺牲的前辈们致敬!大爱无疆,你们的爱无限,没有疆域! 今天小雪,岁月无恙,一冬向暖,因为有你们! 今天新院士评选结果出来,恭喜大牛们和同样很有实力的未评选上的大牛们,同样向你们致敬和学习! 你们都是灯塔上的光亮,照亮我们远航的方向!

  • 天文科普(待持续更新)

    今天上班比较早,路上想到了一些关于天文的几个问题,搜索了一下,记录分享。 1、银河系中只有中心一个大黑洞吗? 答案:银河系的黑洞比较多,质量也大小不一,黑洞的存在和数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但好像都是位于中心,有没有位于其他部位的小的黑洞?)。具体参考引文1,2,4。 2、关于银河系的形状结构,恒星们的轨迹是不是和太阳系的这种近乎轨道平面类似? 答案:参考引文3中的描述,不同区域的结构形状不同。银河系也是在进行较差自转,太阳的较差自转(根据纬度)和银河系的较差自转(记录中心的距离)好像又不太一样?因此所谓地球这样刚体的自旋这个定义是不是只是人为的一种定义(海洋液态水,以及地球中心的高温岩浆等都不是固体状态)。就像固体、气体和液体这三种相一样?而且感觉银河系的这种结构和运动方式和太阳系好类似啊! 4、黑洞、恒星、和行星的演化过程怎样?黑洞里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答案:有待后续去调研,但感觉组成可能就不是一般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了?而是一些特高能高速的粒子的组合? 5、恒星和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否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初步理解,恒星距离地球太远,太阳的公转位置变化不足以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位置差异,地球附近的行星就不一样了,距离比较近,所以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 期待物理学家们和数学家们的更多的相关成果,期待我们有更好的数字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References

  • 运动美

    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很具观赏性,从球迷们喜欢熬夜看世界杯,看NBA篮球中可见一斑。 竞技体育体现了人类向往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不断攀登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和人类的极限,运动场上的飒爽英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人体的这种极度的韧性和灵活,反应那么的快捷,团队协作那么的充满创意和默契是机器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人类有身心灵三个层次,由人类发明的机器达到这样的高度也许无法企及。 乒乓球和跳水是国人的强项,但还是更加突出个体的强大能力,而篮球足球排球等则是一个团队一股绳,协作高效,朝着一个目标去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优势,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我们现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今天晚上有中国足球,准备看看,赛出风格水平特别是精气神就挺好的。希望国家队的这类大项集体项目越来越好,全民运动也越来越流行,国民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国富民强,美美与共。 ps:感谢盖茨先生的公众号分享的书单,慨叹现在比较快节奏的生活,系统完整的一两个时间都用来读书的情景越来越少了,好在有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我们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去获取信息和知识,也希望后面读书和体育的习惯都能成为国人的流行色。期待盖茨先生在科技领域和慈善领域为了人类福祉发挥更多更大的贡献。 假日好书,好课和好歌 | 盖茨书单 (qq.com)

  • 骑行上下班

    周末办了几张信用卡,几个银行在商场联袂推出申请信用卡送自行车活动,车子确实挺好的(如图,美观舒适,人机工程学设计的挺合理),骑行过程很舒适,也为碳中和的目标做了点小事,还多运动了一下,两全其美。感谢银行们的慷慨,虽然手续流程有点冗余(一个一个办理),后面是否考虑每个公民用一套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哪里都通用。 主流支付软件和银行卡的绑定还是比较方便的。有责任心的民营互联网企业在这个时代也是很有贡献的,期待后面有更好更便捷的支付形式出现,普惠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