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Reflection/Psychology/Growth
-
冬日简书
今天休息,附上简书一张,11月份的工作基本完成,以终为始,继续加油进步。
-
IT资讯
今天刚看到一条IT资讯,关于产教融合的强强联合的人工智能研发案例:“基于大模型可进化智能体研究”,具体可以参考引文。 人类就是这样,从出生后都是在不停的主动的或被动的学习,被动的学习好比被家长和老师的填鸭式教育,我们人类要不停的收集数据去手动启动训练,总感觉效率不高。有主动学习机制之后,就好比基于兴趣的学习,机器就能主动的收集数据,和主人通过交互来学习适应相互的习惯,可以理解为自己能动态在线的去获取环境信息去适应环境。这样机器就更加主动,AI agent和人类的合作就更加的便捷。 期待更多的产教融合的优秀案例和成果! References
-
跑步五公里
今天带上了运动衣服,在学校的操场慢跑了五公里。人的身体是个大系统,身心状态是整个系统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好的心里状态对身体有利,好的身体状态也会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不急不慢尊重自然规律,希望自己心里要牢记这个指导思想。
-
周末见闻
今天周六休息,说说碰到的两件事 1、小区楼下附近有一个公益的小的几栋楼,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帅小伙(看上去像是一个富家子弟)免费公益带着10个左右的小少年们在暖和的阳光下,在稍显局促的小篮球场下面学打篮球的一招一式,感觉到了运动和放松的气息; 2、在一个十字楼口,一对年轻人夫妇开车的时候和一对老年人发生了磕碰,年轻人飞扬跋扈趾高气扬的姿态让人有些看不下去,应该也是一个富家公子哥,虽说我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但看着80岁左右的老人躺在地方没有起来,他的这种态度总显得不合时宜; 3、央视春晚的图标很喜庆。“龙行龘龘(音同“沓(dá))”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期待每个人都能够活出龙的传人的精气神,整个社会才能有更多的朝气和活力。 闲下来细心观察,还是能够发现身边的生活有不少的变的更好的地方,希望自己在生活的细微处更加能够善于观察,反思,总结和进步。因为见微知著,微言大义,要先要求自己从小处做的更好。
-
智能的载体是自然语言吗?
今天受邀回答了知乎科技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回答,感谢知乎,大家有一个很不错的关于知识的分享交流平台。 个人的理解和观点如下仅供参考: 首先自然语言是一种智能信息载体,人类的语言博大精深,全世界不同的语系语言纷繁绚丽,就拿汉语和英语来说,历史长河中人类智慧的结晶主要用自然语言通过书籍进行传承。 自然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传达日常的信息,更在于其表达的模糊性和多样性,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而可以说语言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华夏五千年的四书五经(虽然没有系统读过),莎士比亚的悲喜剧,还有无数经典的中外小说琳琅满目不计其数,文史哲这类的鸿篇巨制也是目不暇接。而计算机的编程语言是一种更加规范和约束性的语言范式,没有二义性,是对计算过程的准确定义和描述。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模型如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GPT模型等通过大量的语料库对语言之间文字的上下文相关性进行统计学习来对语言的规律进行建模。大模型是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进行的统计训练,也是基于大量的问答数据进行的统计学习。强化学习从生物的刺激响应的特性(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中获得启发,因此如chatgpt和其他开源大模型的表现一样,从输入输出来看拥有一定的智能。 但是智能的载体不限于语言,从我个人的理解,智能的出现可能是历史进程中长时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特别是智人的出现,耳聪目明,心灵手巧,人类首先可能是通过眼睛观察世界,耳朵倾听世界(还有触觉嗅觉味觉感知通道)来不断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和不断的归纳总结并且通过不断发展的手段将这些了解记录传承下来,使得文明的程度得到持续积累和进步。 因此个人的观点,智能的数字空间载体是信息(是一种数字和抽象的表达,如自然语言,数学公式语言等),信息可以是传统的各种语言文字,也可以是数字图像、语音、图形等多媒体富媒体形式,智能的物理空间载体是纸张,磁盘,电磁波以及人脑的记忆等等,智能的载体是其物理空间载体和数字空间载体的融合,所以可以说智能的载体是个很宽泛宏大的范畴,智能本身也是深邃和没有止境的,就如浩瀚无边的宇宙一样。 所以现有的大模型基于自然语言的智能其表现出的智能程度还是有较大局限的,所以有多模态的数据加入进来,但是现在多模态的融合好像还没有发展的很好。而且人类的智能发展经历了久远时代的积累,而机器表现出的智能才仅仅很短的时间,李飞飞教授也好像说过,从类比来看,机器的智能还处于前牛顿时代。所以期待人类和机器都能够不断的相互学习中迭代进步,人类的技术发展可以给机器赋予情感,成为彼此的朋友。 References
-
元宇宙
今天又幸去听了元宇宙的相关报告,对元宇宙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又多了点了解,同时辅以一点思考,一并记录一下。 1、建筑设计院下面的数字学院,将元宇宙设计楼宇或小区等替代传统的建筑图纸,形成可观的数字资产; 2、汽车营销,要用酷炫的效果(如汽车在特殊的景色下的驰骋的效果图),一般用CG电影来实现,好莱坞大片中的不少的场景就是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原理精密设计而成,视觉效果绚丽而又不失真实; 3、数字孪生,用元宇宙技术克隆现实物理世界中的物体,甚至可以是地球,目标是知道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长成什么样子; 4、数字人,这个现在也是研究和应用的比较热的点,大公司都有相关的数字人技术出现,可以实现虚拟主播等功能; 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如游戏、数字化工厂等,只要敢于想象,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可以数字虚拟化,后面有好的场景再加以更新。 说到精准克隆地球,这个其实是不太现实的,在数字化的同时本来就给现实物理世界带来变化,因为数字化过程中本身会改变物理世界,可能和测不准原理有点类似。 况且地球的数据如果去克隆也只是一种简化和粗粒度的处理,比如地球表面,内部我们自己也看不清,就更不太好数字化了,而且地球表面的数字化也是进行一定的量化处理,而不能进行无限切分。人类本身对于世界的感知也是有空间位置分辨率精度和颜色分辨率精度的,比人类的精度还高可能意义也不是很大。 所以元宇宙的应用是对物理世界的一种简单化的建模,并将其数字化,这种建模对于我们的目的目标已经够用,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整体的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和谐统一发展。如果元宇宙的发展违背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和谐统一(比如细粒度的精确数字化可能需要巨大的资源),那可能就像AI一样要进行限制和规范化了。 信息技术主要通过数值表达和计算进行处理,从现在来看都是有限的,复杂的宇宙运行可能还是要人脑的复杂思维才有可能最终完全理解(人类能否完全理解全景宇宙可能尚存在未知),我们人类其实不借助于电脑也是生活在虚拟和现实交织的世界中,计算机是将我们的数字空间进行了更多的扩展。
-
信息技术工程教育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最有创造力和生产率的是广大的程序员队伍(硬件的更新也是一样)。因此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工程教育也提出了新的 要求,今天参加了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与会老师对有些想法产生了共鸣,做点总结和记录。 1、技术迭代快,多所学校可以联合起来编写相关教材,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这样效率高,同时也加深了同行的业务交流;好的教材甚至可以开源或推广,供更广的群体使用;下一次大的技术更新同样可以这样进行快速迭代; 2、和创新创业相结合,和科创竞赛相结合,通过新技术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以致用,锻炼通过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好的结果可以产业化投入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3、通过技术的学习和使用,对技术提出新的需求,推动技术本身的迭代和进步。 交大的双创做的确实很好,获得很多的奖项和荣誉,有许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感谢给与学习和讨论的机会。期待后面交大的优秀师资和学生给闵职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
-
零碳智慧工厂
今天领导发了一条消息给我们,有零碳工厂的研发和试点得以实现,大体是通过新能源+数字化应用得以实现。期待后面有更多的消息,以及带领我们实现可能在我们身边的落地的场景。 过几天好像是国际上的气候大会了,整个地球的人类的发展是个大的系统,各个子系统均衡协调发展确认不容易,自发的不加以协调限制的发展很可能顾此失彼,造成危机。期待各国在各自发展的同时能为了更宜居的地球环境达成协议,得到兑现和执行。期待地球的环境逐步得以改善,天朗气清的大自然下人们安居乐业。 今天下班早点跑步了,接下来要培训学习相关感兴趣的工程技术知识,跑步要到周六了,继续加油。
-
跑步要领
运动有多种形式,跑步算是最便捷方便的方式。太极要花时间跟师傅学,游泳如果场地比较远也不太方便,还是跑步对于更多人来说或更加的实用。 跑步前最好做一下热身,一边跑步的时候身体更加柔软,不容易拉伤。简单几个热身有:1、绕脖子转头,顺时针逆时针转两圈;2、绕肩膀,将双手搭在肩膀上,并顺时针和逆时针绕肩运动;3、深蹲,蹲下再起来;4、压腿,左腿和右腿分别放在前面进行压腿,以便拉伸小腿;5、抬平大腿,脚尖朝下,并从前方绕转至右边(右腿)或左边(左腿)。 跑步最好穿鞋底比较软和的运动鞋,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程长度。 现在不少工作的人员加班可能比较严重,即使加班,最好公司也要拿出一片时间段支持运动(两三天一次),如下午五六点的时候支持1个半2个小时左右的运动再继续工作。 学校的同学有更好的条件,更应该珍惜跑步的机会,恒心坚持,不仅身体更棒更有韧性,做事情也会更加有毅力,形成人生的正向反馈,为整个人生养成好的习惯,不断向更高的方向去攀登。 今天在崇明沿着长江边骑行,说起长江黄河,让我想起了今年的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山大地》,好像说的是三江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地方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读。 今天已经11月底了,天气好像还是秋天,地球越来越暖和了,气候问题的解决可能即要各国携手一起在顶层做好设计,也需要每一人去出点力。
-
运动思考实践
今天感谢组织给予的机会来崇明参加相关创新创业学习拓展活动,在公园走了不少的路,还看到公园的农田里的成熟的硕果累累金灿灿的橘子,还有农民在田地劳作收获冬瓜。在办公室待了一段时间,和自然亲近一下甚感亲切。 据有资料显示,运动可以重塑大脑,对身心都有较大好处。今天上海的马拉松的活动很是精彩,希望自己也继续能够多运动运动,从三公里五公里跑起,以后也争取能够有机会报个半马(或者十公里跑)。 生命在于运动,创新创业是多个方面的挑战,运动思考实践一样都不能少。 明天上午还有相关活动,到时候看看拍拍崇明的生态美景图share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