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Reflection/Psychology/Growth
-
今日见闻一二
今天有两件比较有印象或重要的事情,简要记录一下。 1、参与申请的云计算及应用专业通过了评审,明年将正式开设该专业课程。云计算及应用是现代数字化浪潮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相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设施和底层平台。有云计算专业和相关的实验软硬件环境,开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也将会变得更加方便了。在前面的文章也已经说过,数字产业的基础设施也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底层硬件和软件,如物理芯片设备,网络环境,大容量存储这些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中间件等偏底层软件设施,再加上虚拟化技术,云平台系统(openstack,可以管理虚拟机资源等,IAAS平台),以及docker及编排相关技术(搭建PAAS平台)。在这些技术基础上计算资源将被逻辑化和可扩展,面向应用和产业就不再需要考虑底层的资源问题了。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就只用专注于应用问题就可以了。数字化产业是经济的支柱核心产业,培养相关人才是有意义的事情。 2、今天向同学们分享了相关的技术简介,后面提问讨论环节同学们还提问回答了一些问题,了解了同学们还看过三体,了解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机器人是否会统治人类,以及模型中怎么加入固定特征和深层的认知,感觉大家的知识面和想法挺不错的,希望同学们后面能有更加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锻炼。 References
-
创新创业及成长之心
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数字化新技术的工业革命的浪潮,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所有的行业都可以通过数字化重塑,如数字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而且国际竞争也相应白热化,特别是科技的竞争,我们起步晚,在不断的追赶,有些领域有不少的突破了,也有些领域还有待进步和跨越。 我们每个工作的人都应该持有创新创业之心和成长之心。创新创业就是要考虑自己要创造输出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特别是公务人员和领导岗位的人员,做事情都要带有一颗沉甸甸的责任之心,要为社会的进步去做一点推动的事情,更应该持有一份创新创业之心,为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 成长之心是关乎个人的人格进步和完善,人无完人,所以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的进步,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相信长久的持续的小的进步最终会带来大的飞跃。 创新创业之心和成长之心是相互耦合的,创新创业是使命,终身成长不断进步是创新创业不断克服困难和取得进步的保障。路漫漫要从行动中实践中去前行去总结去进步。创新创业并非易事,科研和技术研发是创新创业,做买卖成为商人也是创新创业,能更好的为大众服务也是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要从当前大环境下发展的问题出发,要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出发,要从自己的兴趣和使命出发,去最终达到良好的自我实现。 希望更多人的有这样的正能量,而不仅仅是说赚了多少钱有了多大的别墅豪宅,也要考虑更多的生活上还需很大改进的人们,现在还在经济的困难和反弹时期,需要富裕的人们也能够有所体恤,而普通和在困难中前行的人们多一些耐心和坚持。希望大家都持有这样的创新创业之心和成长之心,一起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起过更加充实不虚度的生活。
-
产教融合引领职业技术教育变革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也需要因时而异。特别是当下高等教育存在着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课程设置没有充分对接市场需求,教学过程没有很好规范的进行和管理,很多同学基本是散养,考试前三天临时抱佛脚,突击背题,考后即忘。到毕业时和市场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匹配,找工作焦头烂额四处碰壁,即使进入单位也还需要在工作的熔炉中再摸爬滚打,浪费年轻人的青春,牺牲企业的效率。 以产教融合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是针对上述弊端进行的新的教学模式尝试,企业行业内部是很知道这个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及问题所在,针对这样的情况和学校进行合作,开展针对技能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并且可以引进企业的资深工程师的先进技能经验进行培训,同学也能够参与企业的实习项目或实训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考取行业内很有说服力的证书,毕业的时候直接输送相关企业。这样所学所教直接所用,学习即是实习的机会。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何乐而不为。 期待我们后面也能够做出一些特色。对学生对社会交出较为满意的答题卷。
-
万物互联延展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openharmony为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新一代全领域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我的理解,以后可以只要是某个人使用的设备,如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电、智能大屏和电视、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手环等所有硬件设备都可以共享个人数据。 比如这样一个场景,一部在智能电视上没有看完的电视剧,由于上班比较紧急了,就在路上让车子自己开着智能驾驶然后继续从暂停的地方开始看,走的时候家里的灯忘了关,智能家居的感知系统发出了通知,你在车上顺便关掉了。同时想着晚上比较晚才回家但是想喝点热粥,于是你告诉机器人去给智能电饭锅配好食材预定好开始煮粥的时间。这一切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跨越了传统的限制,给生活带来了便利。 openharmony应该可以达到个人设备间的充分互联,打造一个广阔延展区域的智能化个人及家庭空间。第四次工业革命下新的数字化技术浪潮将会给人类带来久远的福音,让我们一起行动并期待着! 今天参加了openharmony生态开发者大会,期待openharmony的openatom基金会不断成长和跨越,期待相关核心单位乘风破浪,勇毅前行,我们也会尽量紧跟步伐,继续努力。
-
Apollo CyberRT简介
Apollo系统是影响力比较大的智能驾驶开源系统,仅不说其在模型和算法上的表现,其整个车载上部署的智能驾驶系统的代码是有很多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的。其特色主要在于其在操作系统之上构建的中间件(middleware)CyberRT,是在apollo开发过程中不断迭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今天不说apollo中使用的智能算法,仅说一说其中间件的特性。 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是一个开源的机器人操作系统,虽说是操作系统,其实是建立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开源机器人的应用的框架,其基于Node的结构实现了不同的逻辑节点之间的相对独立,不同的Node之间可以通过pub/sub机制进行通信。一般一个Node为单独的进程,通信采用socket网络模式进行,效率不高,而且进程太多也会影响系统的调度。在智能驾驶系统中,ROS的框架在性能上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所以CyberRT在其思想之上做了不少的优化和改进更新。 apollo里采用了component为单位对计算逻辑节点进行建模,每一个计算component一般对应为一个协程,协程是比线程更小粒度的计算实体,其载体为线程,一个线程可以运行多个协程,多个协程在线程里依次切换上下文执行,不能同时并行。同时apollo里采用了processor类来对线程进行了抽象,比如processor可以调度协程,可以设置cpu亲和性等,以便对很多个任务进行合理调度编排(如某个processor在固定的cpu上进行执行,这样可以根据任务的先后顺序关系和计算量大小进行合理的任务拓扑排序,以便能够高效执行,而且这样的编排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进行编辑,给系统的扩展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 采用component和processor的模式相比ros的好处是每个计算逻辑单元不必是独立的进程,一个进程内部的多线程或协程间的数据访问和通信要快捷很多。关于apollo的通信机制,以前在知乎写过一篇简要的介绍文章,可以参考引文。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apollo系统的中间件是比较优秀的,ros2系统也估计很不错,不过没有细看过,就不好去和apollo之间去做对比了,据说其通信机制也很优秀。 以后国内开源生态建立的更完善以后,期待这样的场景:open harmony os+apollo+芯片实现万物互联的的底层软硬件基础设施,虽严格来讲apollo算是中间层,但如果和这些组合一起进行软硬件打包,对于智能机器人系统(包括智能汽车)来说,可以将开发更专注在要求更加个性化的智能算法上,从而也从效率上带来很大的提升。 References
-
基础软硬件产业生态
基础软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和芯片一样都是核心的数字产业的基础设施。 软件的生态建立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如开源的基础软件,有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android系统等。但这些生态也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时间,功能不断的迭代,bug不断的被fix,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基础软件的研发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操作系统底层要和各种外围设备硬件、persistent memeory, volatile memory,register,cpu等组件通过bus进行连接和通信,这些不同组件的管理都是很复杂的事情,一般在内核态通过系统调用去排他的访问设备,而进程线程的管理和调度等也都是比较复杂的过程。这些庞大的基础软件国内还处于暂时落后的状态。 好的东西是要拿来学习互鉴的,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彼此的长处,在这种动态的合作博弈中去不断的推动文明的进步,减少彼此的短板效应,才能形成一个更大更深广的“地球人”命运共同体。 国内新的曙光已经出现,如harmony os和小米的澎湃os以及龙芯等都是逐渐实现自主的基础软硬件,希望能够通过开源和硬件的推广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去不断的丰富完善其功能,以后的万物互联,智能家居和汽车,智能个人AI agent,将会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海纳百川,科技的发展将会超乎每一个人的想象。
-
周末充电
今天有幸再到交大的校园参加相关工程技术培训,再次在双创中心感受科技力量。 上次在双创中心老师的介绍下了解了F1方程式赛车的制作,包括使用catia软件进行模型设计,机电部分等等,最终在团队的协作下制造出赛车参加相关比赛,赛车手也是来自内部团队成员。整个过程下来同学们对于汽车制造的过程基本上了解熟悉的差不多了,对于汽车方向的同学面向后续的深造和就业都是很强的竞争力的体现。 今天在双创中心又看到了另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robotcup,机器人世界杯。以下是从同学那里了解的相关信息,不一定完全正确,希望后面又机会再去了解一些细节。 该robotcup双方机器人团队各11个robot,通过挂在赛场上方的摄像头和赛场边上的视觉感知信号处理得出每个robot的位置等信息,然后模拟器通过运动状态去对每个robot的路径做出规划决策,模拟器再将规划决策结果信号发给每个单独的robot进行决策执行。整个robot即有巧妙的机械设计,也有嵌入式芯片和机电的结合。整个项目团队好几十人,来自不同的专业方向,去合作将不同的专业方向融合为一个机器人足球赛系统。其中模拟器是群体智能决策的核心关键部件,据同学介绍也是采用强化学习去做的(感觉和我之前介绍的flappybird有点像但复杂度要高很多),思路也有让机器人在场上比赛收集数据的部分(episode experience replay,收集模拟效果好的数据)。 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不管是在某一个领域的原创性的创新,还是将多个方向的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去解决现实的问题,都是能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向前的生产力,希望自己也继续努力出一份力。 References
-
思想的复利性
中学的时候学过一句名言,好像是英国的作家萧伯纳说过的: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交换彼此的思想,每个人将同时拥有两个思想。从这个简单明了但又寓意深远的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相对于物质的特殊性。 人类的文明积蓄了几千年,经典的思想著作很多,这些经典的思想是经过历史的实践检验验证过的,亦或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维证明了的,亦或是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审美价值。这些经典的思想应该加以更大力度的宣传和传播,使得更多的人的头脑武装上这些,实现更宏大的复利效应去改造我们的世界,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可以看出思想是具有复利效应的,复利一词好像来源于经济学,数学上有个自然数e,其为(1+1/n)^n当n趋于无穷时的极限,体现了复利性的强大作用。而且e还有不少神秘的特性,如e^x的导数仍为其本身(无限可导),还有欧拉方程,最美公式等。是否蕴含着一些还未挖掘出的奥妙? 其实在计算机中算法的复利性也特别明显,比如排序算法就有不同的性能,如冒泡排序的算法复杂度就要比快排要高,同一个算法,部署在成千上万的机器上,那好的算法节省的计算能量就很显著了。是不是也蕴含着未曾发掘的暗能量可能在尚未发明总结出来的更好的更优的思想、算法、文化等更高级的文明中呢?
-
傅里叶变换
今天说一说数学上的傅里叶变换,后面可能在做工程应用上会用得到。傅里叶分析的使用场景挺多,有对信号特性进行分析的,有数据压缩方面的应用(如jpeg图像压缩用到了DCT,余弦正交基)。 傅里叶变换是将信号从一维时域信号(二维或三维空间域信号)转换为频域的过程,频域就是频率域,频率是变化快慢的度量,其单位为赫兹(hz)。 傅里叶分析基于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原理,从直流分量,到基频,倍频之间存在着正交性,从而利用这种性质将函数分解为不同的正交基下面(不同频率)的幅值、相位。 傅里叶变换可以在实数域进行,也可以在复数域进行,相比于实数域,复数域的表达式更简洁,但是理解起来稍微麻烦些(欧拉公式的理解+复数域表示相位和幅值)。具体可以参考引文中的介绍。 基于python语言的傅里叶变换的代码实现有基于numpy的实现,如:Xfft = np.fft.fft(x)(其中x为原始信号信息),具体结果的解释参考引文。 References
-
有效沟通
人们之间的沟通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语言本身表达有模糊性和理解的多义性,每个人的理解与每个人的认知结构成长经历都有关系。虽然说自然科学类的表达如公式图表等比较严谨基本没有二义性,但是我们日常的口语人文社科类的表达就模糊多了,特别是中国人的表述有时候还喜欢拐弯抹角,言在此而意在彼,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场景很多,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 今天偶尔看到有个小视频,说的是易敏感的人们的心里特征,感觉还是有点道理的,易敏感的人们容易联想,想象力比较丰富,有好处也有坏处,需要自己对自己的这种特性有充分的理解,能合理区分想象和事实,甚至当想象和事实不能进行辨别的场景下,保留其“有待验证”的状态,这才是比较理性的认知和行为。 人们的一句话有很多种解释的可能,就像之前说过,与人们的认知状态和经历有关,因此也提醒我和人沟通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耐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