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Reflection/Psychology/Growth

  • 知足知不足

    时光荏苒,光阴如白驹过隙,自己也要复盘和总结一下近期自己的所作作为,以便不断去优化自己的日常决策,更好的前行,带给周围人更多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每个在工作着的人都是肩背着担子负重前行,也希望自己能力更强一些,承担的担子渐渐不再感觉有点重,也给别人的担子减减量。 先说说知足,知足主要从自己的人生际遇来说,从小到现在的人生之路蜿蜒曲折,但每到关键点都能有贵人相助,老天很是眷顾,总给你以希望和进一步成长的更好的机会。所以从这点来说,是需要知足和感恩的。 不足的地方也不少,可能自己的成长的路线一路过来囿于条件和环境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的整体状态,和人相处交往的经验,都是需要再去进步做的更好的,中庸是中国人秉承的处世态度,但是怎么保持中庸不左不右或者偏左点偏右点是需要自己去反思和总结的。 也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自省是进步的阶梯,终身学习是时代的特色和需求,相信成长性思维而不是固化,才能去一步步做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份子,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但能量确实有大小,成长的道路不易,师者医者父母心,希望自己在受到眷顾的同时不仅仅是理所当然而忽视人们的奉献和牺牲,而是能有更进一步的传承,带给别人更多的力量。相信明天会更好,继续加油!

  • 浅论信息茧房

    人类智能在生物智能里边具有诸多的优势,属于高等文明,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智能主要体现在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上。今天就从信息的表示和处理的角度来说说人类智能的一些特点,特别是信息茧房的概念。 首先说说信息,信息也分多种,光和电磁波就是信息的重要载体(甚至本身就还有相关信息,如电磁波的波长对应于颜色信息)。自然产生的信息很多,比如光、热、声音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也能够获取过去“看不见”的信息,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也不断的进步和丰富。从某种程度来说,人类对于自然信息的获取也肯定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姑且将这种由于人类的认知局限对于几乎所有人都不知晓的信息也称为“信息茧房”的一类。这是文明当前进程的局限,暂且不做重点说明。 这里主要说说我们人造物的信息,特别是语言文字,图像语音多媒体等信息,是在人类文明过程发展中产生的,其虽然也以自然物如电磁波等为载体,但是其含义和表达为人类所发现发明,深深的刻上了人类的烙印。这里简要说说我对信息茧房的一点理解,不一定正确,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信息茧房是人们接受处理信息的一种专注模式,就好像注意力模型一样,有些信息自然更重视专注,有些信息可能就pass忽略掉,这是与个人的认知特征分不开的,如果一个做工程技术的人员接收到关于社区调解纠纷的新闻可能就不会太关注。我们一般会选择我们息息相关的信息,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才会更加专注高效,这样是理所当然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与我们相关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认知理解方式,这样主要是和每个人的心智模型相关,一条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关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是我们信息表达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人们之间沟通的有效性等有关,人们倾向于从对自己有利大的,有正反馈的视角去解释信息,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所以我们也需要经常的去反思复盘和总结,使得以后理解信息更加的中正和不偏不倚,能够较为正确的处理对待信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更为突出,需要我们更加谨慎的来对待和处理信息,只有不断的总结和进步,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打破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断的升级认知,才能更好的进步,将好的观念,态度,处事方式带给周围的环境,才能有更好更和谐的生活氛围。 感谢世界的美好,从我的视角我感觉经常会收到善意友好的信息,感受到更多的力量,引领着我不断前行,我也要去传播更多的善意但也要有所主张的信息,以更加合适的方式,去带给这个世界以美好,或多或少,尽己所能。

  • 永远在路上

    今天给自己放了近一天假,瞻仰了龙华烈士纪念馆,给英雄和烈士们献了花,也去龙华寺走了走,吃了顿斋饭,请了点佛家文化用品,拜了拜佛祖。 近代最早的烈士故去已经百年有余,慨叹时代发展之路不易,今天的生活更应该好好珍惜,路虽远行则将至,保持谦逊,追求进步,永远在路上。图片三两张以作纪念。

  • 人脑的差异性

    生物智能特别是人类智能的博大精深,鬼斧神工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就像冰山一角一样,我们现在理解的在水平面上面的仅仅可能还是少部分,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掘探索。 还是可以从感知认知和创造三个层次去说一说 (也可以从身心灵去说一说)。人的感知差异差别相对较小,除了视力听力等感知力有强弱外,对颜色的感知(少数色盲除外)应该是基本接近的,人的感知是模糊的不是数字精确化的,因此也很难描述深色几许,语言文字的在这方面的描述表达能力是不太够的。 人和人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认知层面,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从小的先天基因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习条件等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大脑的发展发育也千差万别,个人的智力水平,心理发展,价值取向都因环境各异。因此人和人之间的好的沟通也可能限于在常识和相同价值观世界观的人们之间。否则在价值观差异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的情景。这时沟通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好的沟通不容易,要看相互的背景和认知。有时直接表达想法和情绪也要看对象,有时拐弯抹角也会可能产生更多的添油加醋。所以人生知己难得的原因也就在这里。认知层面差异性也是非常多面的,仅仅从理解能力上说,有人数学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些,有人在物理上的sense更好,有人文史能力更强,有人艺术感受力更好。所以人脑的大模型的多样性是在历史的进程和现实环境的多样性下长期发展的结果,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在创造性方面,是对人脑更高的要求,和想象力密不可分。人类的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破和艺术珍品佳作都是创造力灵光的闪现,艺术佳作能带给人们感官的美学体验,文史哲创作带给人们思想和语言的独特魅力,而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带给人们的是理性的美轮美奂。因此创造性也是人脑独特的珍稀能力。 人脑的差异性还体现在社会分工上,或者社会分工进一步加大了人脑的差异性,行行出状元,术业有专攻,我们一般都是在某一个领域方面有更熟悉的领域知识加载,因此人脑这个大模型可谓是常识+专业+独特环境下综合产出的个性化常识加领域大模型,我们应该重视每个个体大模型的发展,不拔苗助长,不压迫歧视,营造公平和正义的和谐环境,这样才有更好的水土,更灿烂的阳光,也会有更多的参天大树养成。

  • 追思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今天清明节,一年一度追思故人的节日,在这个仲春的时节,春暖花开,前天回家的路上买了两束菊花,怀念故人,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尤感生命的珍贵,爱的伟大。一代代先辈用辛勤汗水和关爱哺育着后人,无数的与我们非亲非故的英雄烈士牺牲了青春和大好年华来换取后人们和平和自由的生活,我们应该设置这样的节日,有一个仪式,隆重或简单,去缅怀追思,去更好的出发,做更好的自己。 追思的作用有三,1为告慰我们的先人和英雄,尽管我们的生活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去解决,但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和平和较为温暖的环境中,感谢他们的牺牲关爱和付出,才有来之不易的今天,2为记住他们往昔的点滴付出和伟大的爱,爱的力量是无限的,他们的爱是我们一步步坚持下来走到今天的强大动力,值得我们去铭记和怀念;3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在追思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去学习他们,去更好的爱人去做更好的自己,带给身边人更多的力量和信心。 刚看到有两句话很有感触,借用一下:“繁花落在春半的清明,细雨点缀这寸光阴,珍惜你的挚爱,珍惜这世界的美好”。是的感谢我爱的人以及爱我的人,爱的温暖曾让我们走出困难和泥泞,让我们带着爱的温暖再次出发,走向更好的未来,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 无常有常-浅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安全及风险管理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个人都是整个宇宙空间的一部分,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履行对应的义务,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能绝对孤立存在。 因此每个人在履行对应任务的时候就要不断的复盘,总结和反思,自己在以往的经历中哪些做的挺好,又有哪些不足。而不足的地方也许就是自己的认知欠缺的地方,以及决策上的考虑不全,或者说在一个大系统中和人们的交互沟通上存在着信息理解上的差异,想法不同而又不能相互很好的理解,导致了矛盾和分歧的存在,从而影响整体生活的氛围和环境。这也是认知、文化和个人及组织管理等综合实力的体现。 通常有说世事无常,指的通常是说我们个人的渺小,事情的发展不是完全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个人不是世界的中心,天地是公平且仁慈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一些偶然出现的可能风险,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去加以改进和再实践,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日常决策的重要性并谨言慎行,这样才会从无常变为有常。只有我们充分理解了世界社会运行的规律,我们的决策才会更加的理性和有规律可循,结果也趋向于稳定和成功。无常指的是偶然性和没有提前预想到的地方,而有常指的是规律和道理。 感恩生活中的美好和身边所有人的支持和帮助,希望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能带给更多人更好的快乐和幸福。

  • 什么是好的生活哲学

    本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的一些感悟和理解,由于对生活哲学等社科类学科没有系统性接触,本文的文字的描述不一定显得那么专业和严谨。主要是加上自己的经历,当前的认知状态以及当前的世界观价值观所写,随着进一步的经历的增加,学识的增进,自己的观念也会更新,要用进步成长的观念看待自己,也将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且多样,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是多元化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什么是最好,什么是标杆。人们的价值观及生活目标跟其家庭背景和氛围,父母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学校和社会的氛围都有关系,但感觉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己的成长经历的积累。比如有人把人生有所实现,有所追求作为人生的价值目标,而有的人则重在生活体验,享受生活等等。而且这些观念可能没有一个可以统一评判的标准,也许也没有好坏,人生的意义需要自己个人去解读和体验。比如有的人想成就事业,为人类为地球为大海星辰做出贡献,而有的助人成就事业,或者不同时期观念和价值不同,年轻的时候成就自己的事业,年长之后助人成就事业。都是非常值得称赞的生活价值观念,都很高尚和值得赞赏。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在世,首先重要的还是要怎么去做好自己,并在每一个关系里能够体现出合适得体的担当和实现,这才会有更好的幸福感,整个人生的轨迹也会更加的顺利,我的理解,这些关系的相处和实现就是关于生活哲学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人是很有智慧的,关于生活哲学有不少的思想著作,虽然没有系统的读过,但能从一些只言片语就能感受到其思想的精华与深邃,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如和光同尘,如上下求索,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这些生活哲学都是古人长时间的生活规律的总结,什么样的思想和观念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安顿,什么样的做事和做人方式能够更容易取得成功等等,都是历史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中华久远的文化历史和思想的积累和结晶,是适合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宗教和哲学不同,宗教是信仰,哲学是开放的探索的过程,是爱智慧。不过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佛家讲善哉善哉,基督徒讲仁爱,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智慧生活的经验总结。经典是通过实践检验的真理,都是古圣先贤的深思和领悟的精华,他们的智慧和灵魂得以永生,久久流传给后人。我们需要去做的是在其基础之上去继承并根据时代的新特点去用时代特色的方法去演绎和创新。 最后,祝愿每一位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归宿,有顺利的更好,不顺利的可能要经过一些困难,但也许困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体验和归宿。

  • 沟通协作和管理

    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千差万别,人类的认知差异和多样性使得人类的个性化特征显得那么特殊。人们是否能够完全相互理解,或者能够相互理解多少都是因人而异的,科学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二义性比较少,如果都能理解,那么理解基本是同质的。但是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和交互则因文化背景,个人认知状态和成长背景都有关系,真正达到完全的同理心很难,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独处的时间外,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理解别人,站在别人的认知状态,性格和对事物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这样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处事都相对比较顺利。 团队的协作是建立在良好的相互理解和自我承担中才能达到较好实现,协作就像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上的工人,任务之间能够顺畅的衔接起来,形成高效的并行执行的流水线,也可以和分布式计算机相比拟,一个团队就是一个计算集群,实现高效的通信和并行执行,才能够更好的协作。 现代社会,管理能力越来越凸显重要,很多程式化的工作后面将会陆续被AI取代,而管理性的工作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多学科的融合和创新,管理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得整体的意图能够较好理解;同样管理也需要搭建好的协同工作氛围和环境,使得整个团队这个“大集群”能够实现1+1>2的功能。 管理不仅仅是指管理一个团队,也包括个人的管理和家庭的管理。每个人都是自己这个创业公司的CEO,也是家庭里的管理成员,leadship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 development, 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个人人格逐步完善进步的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每个人都是团队的成员,也承担了整个团队职能的部分管理工作,而不仅仅是单纯负责机械执行的机器人,因此也要考虑怎么在团队中发挥更大的正能量,做出对整个团队有利的高效发展的事情。

  • 开学季

    时间过的挺快,一晃寒假就结束了,迎来了新学期,希望自己也能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更好的表现,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利益他人。 首先在为人处事上,第一表现在心态上,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心态的重要是特别明显的,古时有阳明心学,现在有积极心理学,可见乐观的积极的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对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轨迹是多么的重要;第二表现在和人的关系相处上,能有更好的同理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利益他人;第三表现在更安静和丰富的独处以及与他人处事的能力,不急不躁,静而不争,做好自己的事。 其次在工作任务上,除了做好课程教学外,做好工程项目,做一点有意义的研究都是值得去好好实践的,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技术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不断丰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保持不断的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人是群体性的智慧物种,要对得起每一个角色,就要知晓每个角色中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通过合理的分配精力去做好每个角色,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也要尽力去做好,不辜负时光和期待。 新学期,加油!

  • 云计算专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学校申请下来了云计算专业,而且有三年制和五年一贯制两个班级,怎么更好的去设计教学内容和规划,是需要用点心思去考虑而且要在过程中有好的执行的。 首先,要有比较好的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同学们基础不是特别突出,老师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好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将相关知识点内容深入浅出的介绍给同学们。特别是技术技能方面的专业,老师们的特长不仅仅在于表达,而且要有较为熟练的动手实践和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接地气的将工程类的课程传授给同学。 其次,也要有好的课程设计,特别是实践类的课程,知识点的罗列讲解,同学们接受的知识也可能是零散的记忆,怎么将知识技能点串联起来并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具体化,通过项目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去触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并解决问题,也是不错的课程设计,将知识点和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学以致用。 再次,要考虑产学相结合,有机会能将同学们的实践和相关企业的需求相结合,锻炼同学们切实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问题,以问题驱动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比较适合较为高年级的同学们在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去拓展相关专业能力。 也可以考虑到时候建立一个社区,同学们可以在社区相互讨论问题,不仅仅是老师的一带多,这样精力也许也吃不消,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在社区养成互相帮助协作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锻炼团队友好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和软件过程管理也有相似之处,要对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效果等状态进行记录和跟踪,并适时的进行调整和督促,动态去掌握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同学的特殊性进行个性化教学,最终实现同学们整体的学习效果有好的表现,尽可能使得同学们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