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Life and Social Philosopy
-
开学季
时间过的挺快,一晃寒假就结束了,迎来了新学期,希望自己也能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更好的表现,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利益他人。 首先在为人处事上,第一表现在心态上,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心态的重要是特别明显的,古时有阳明心学,现在有积极心理学,可见乐观的积极的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对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轨迹是多么的重要;第二表现在和人的关系相处上,能有更好的同理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利益他人;第三表现在更安静和丰富的独处以及与他人处事的能力,不急不躁,静而不争,做好自己的事。 其次在工作任务上,除了做好课程教学外,做好工程项目,做一点有意义的研究都是值得去好好实践的,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技术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不断丰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保持不断的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人是群体性的智慧物种,要对得起每一个角色,就要知晓每个角色中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通过合理的分配精力去做好每个角色,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也要尽力去做好,不辜负时光和期待。 新学期,加油!
-
云计算专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学校申请下来了云计算专业,而且有三年制和五年一贯制两个班级,怎么更好的去设计教学内容和规划,是需要用点心思去考虑而且要在过程中有好的执行的。 首先,要有比较好的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同学们基础不是特别突出,老师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好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将相关知识点内容深入浅出的介绍给同学们。特别是技术技能方面的专业,老师们的特长不仅仅在于表达,而且要有较为熟练的动手实践和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接地气的将工程类的课程传授给同学。 其次,也要有好的课程设计,特别是实践类的课程,知识点的罗列讲解,同学们接受的知识也可能是零散的记忆,怎么将知识技能点串联起来并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具体化,通过项目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去触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并解决问题,也是不错的课程设计,将知识点和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学以致用。 再次,要考虑产学相结合,有机会能将同学们的实践和相关企业的需求相结合,锻炼同学们切实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问题,以问题驱动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比较适合较为高年级的同学们在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去拓展相关专业能力。 也可以考虑到时候建立一个社区,同学们可以在社区相互讨论问题,不仅仅是老师的一带多,这样精力也许也吃不消,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在社区养成互相帮助协作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锻炼团队友好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和软件过程管理也有相似之处,要对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效果等状态进行记录和跟踪,并适时的进行调整和督促,动态去掌握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同学的特殊性进行个性化教学,最终实现同学们整体的学习效果有好的表现,尽可能使得同学们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和素养。
-
新时代的教育
这两天看到了数字化教育的国际大会的新闻消息,也看了下制作的微型纪录片,拍的挺好的,遂记录一下相关的信息和感想。 1、数字化教育可以在全世界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著名学校的明星老师的课程是值得广泛传播的,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MIT的教授线性代数课程的老教授,他的课程娓娓道来,线性代数的推导过程以及空间含义解释的清晰有序,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好的中小学课程资源可以在更广范围共享和传播,特别是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有了好的资源是孩子们相比他们的父辈们实现跨越成长的更好的支撑; 2、新型发明的电子设备可以采集同学们的各种信息,如云笔可以记录同学的作业答题情况,电子手表或相关设备可以记录同学的运动状态,从而方便分析同学们的体育锻炼的情况;更多的或可以再发明出的电子设备可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挥作用; 3、数字化教育也可以用在特殊教育上面,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好的教育,因材施教或因个人特殊情况而享有特殊的教育条件,使得每个人的成长都得到合理的关注,发展和尊重; 4、职业教育是新时代数字化教育的新要求,信息产业从早期的PC到互联网再到AI,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各种产业都在随着技术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当前智能制造,无人车间以及黑灯工厂等先进的工业生产,以及智慧有机农业等产业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化技术中的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都存在着需要专业性要求比较强,技能专业的新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更快的向社会输送这些专业性的技术技能人才; 5、更广的国际合作,当前国际关系比较复杂,竞争对立的形势需要去改变,打破隔阂更好的合作,实现不同国家的人们更好的合作协同,更好的数字化教育可以作为更好国际合作的桥梁,不同国家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元宇宙等技术建立更广泛的链接,从他们的小时候就可以生活在更宽阔的地球环境中,相互友好合作的基因自然就能够逐渐更好养成。 今天农历小年,祝大家小年快乐,生活越来越美好! References
-
假期
放假了,现在交通方便了很多,回家也就半天的时间就可以了,之前可不是这样,这里简要回忆一下我的春运记忆。 记得第一次出远门就是从老家到北京读书,当时是绿皮车,14,15个小时,当时是学生票,学校帮忙统一订票,倒也不用太担心买不到票,不像那时的农名工为回家一票难求,有时还得求老黄牛帮忙。不过虽然票不用太担心,但是往返得路程还是不容易的,学生票紧张的时候不一定保证有座位,在绿皮车厢内左右之间的过道内全都挤满了人,挪动一下都非常不容易,一次行程下来比较辛苦不易。特别是记得有一次,和老乡同学一起,进站的时候太拥挤,他让我先上,然后我在上面接行李,然后他再上来,后来这位同学居然没有挤上来,行李一个都没有拿到车上,他不得不转运行李,第二天来北京。 这么艰辛的春运迁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后面陆续推出了动车,高铁,和谐号复兴号,现在从上海回老家订票也相对比较容易,车次也比较多,来回即相对舒适也比较快捷,期待后面更加便捷的远程交通方式出现,人们探亲出游都有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小时候的假期是比较单一的,玩就玩的痛快,抓石子,跳梯田,自制炮竹,做带火药的橡皮链条手枪。当然这是寒假,相对快乐一些,还可以穿新衣吃水果糖。年味特别浓。不像现在工作节奏快,大多数人年三十才放假,来回匆匆六七天,过年渐渐也淡了很多。暑假呢就相对枯燥一些,有时候酷暑还得下地做农活,不过农活后也还好,有喜欢的西游记电视剧,每年如期而至,可以多看几遍也不厌。 现在不一样了,孩子的寒暑假作业补习很多,老师的寒暑假也要科研和项目,不过也忙点好,社会科技发展迅速,要在忙中有小闲,闲中陪陪家人,忙中也有所乐有所收获。 新得一年希望自己有新的进步,和大家一起有更好的合作协同。生活和工作都有更好的表现,给大家带来欢喜和快乐!
-
智能时代的老少经济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现在逐渐达到峰值了,原因可能在于建国初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当时生育一没限制;二好养,在农村带娃也基本不耽误田地里劳作,七大姑八大姨也有不少。老年人越来越多,更好的养老也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孩是未来的建设者,自然更好的培育也是很重要的问题,这里以我自己的观点简要说说智能数字时代的老少经济。 尊老爱幼,先说老人,退休后的老人们怎么更好的生活,生活的有质量是需要设计和实施的,国家前不久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指导文件,期待后面相关企事业更好的执行实施。从科技角度来说,支持老年人更好的养老我想了几个相关的场景:1,养老文旅,可以建立相应的老年人文旅社区平台或开发相关app,组织相关活动,记录老年人群体的文旅生活,社区老年人活动,老年大学都属于这一类;2,老年人保健,好的保健治未病,从身体监控和相关的营养学,保健医学,数字化技术相关方向交叉融合,建立相关的平台,开发相关的app;3,老年人医疗,除了普世的医疗系统外,针对老年人考虑建立更方便的养老陪护看护,体检及医疗建议,如基于数字技术的老年人安全监护,摄像头,电子设备等监护老人的行动情况和身体指标反映情况,及时预警;4,老年人发挥余热,有能力的老年人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将更多的智慧和经验带给年轻人;如退休的科学家工程师老师医生都可以再继续从事相关工作,褚时健老人70多岁还在创业。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 再说说小孩少年人的培育,小孩少年是未来新生代的建设者,安全,健康和教育也是培育新生代的主要话题,1,安全方面和老年人差不多,比如带上定位和相关的场景捕捉设备,小孩子喜欢到处跑,大人也很难时刻陪伴,这样就是知晓小孩在哪里;2,健康和老人也差不多,除了营养,还有医疗方面的各种疫苗记录,这方面城市里边做的已经很好的,乡村的情况不太清楚,估计也跟上来了;3,教育方面其实现在也有很大改进的地方,竞争激烈,家长各种焦虑,鸡娃现象也比较普遍,怎么更好的培养好下一代,需要父母一代有更好的人才培养观念,学校老师更好的投入,以及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公平合理看待都有关系,关于教育,之前的数字化教育产业也有相关的简要阐述(可以参考引文链接),希望和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学,教育技术,智能技术相关专业方向交叉融汇,实现更好的教育数字化产品和项目。 不少老年人自己有钱有时间,好的产业经济会拉动老年人消费,促进老年人更幸福生活,小孩少年是家庭的国家的世界的未来,好的相关产业经济会拉动家长消费,更好的促进未来的发展,所以发展老少经济利世利国利民,是完全正确的方向。 References
-
休息-国画书法欣赏
-
教学情况进展和期望
今天关于下学习的课程和云计算专业的推进有两个好消息 今天汽车计算机基础这么课的教材编写者将课程素材分享给了相关的老师,很开心编者乐于分享,下学期的教学活动节省了不少时间,可以将多出来的时间花在更好的教学,以及其他事情如工程研发或参与相关科研教学活动上。 关于技术技能方面的教材,或者面向工程师的教材编写,这种模式挺好的,教材编写者积累的相关PPT文档,实验代码,硬件模块都可以来分享(有硬件成本的可以有偿分享),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在小的群体里进行探讨。这门课程我选择了以前不太熟悉的部分进行授课,也是希望自己持续保持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和行动,不断能有新的认识和进步,希望在下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再来记录相关的教学心得。 云计算是今年新申请下来的专业,感谢合作方的支持,下个星期会送过来相关与云计算平台搭建的实训硬件,三台服务器。希望到时候也能有相关的实验手册,也能够利用时间动手实践起来。 这学期也做了点研发工作,已经也有初步的进展,做了比较久的研发工程师的工作,后面也许可以强度少一点,但还是要保持在一线,这样工程及相关算法实现能力还能保持进步,也能更好的教学和实训。我在大学才开始零基础接触学习计算机,一开始还要用学打字的软件进行键盘操作练习,头两个学期的学校的公共机房需要排队等待一两个小时才能上机实验,后面宿舍才有了大家共有的windows98,windows 2000的机器。虽说底子薄,但也一步步坚持下来不断的积累,而且还能持续在学习和积累,也是成长和兴趣形成的相互正反馈吧。 所以我也认为这边的同学基础稍欠缺真的没有关系,年轻可塑性更强,尚且他们有更好的环境比较早接触电子设备,同学们的耐心和坚持,我们的循循善诱,希望再在基础实验和项目工程实际锻炼的基础上能有更快的进步,更好的收获。再者,我们也希望和相关产业和比赛相结合,将基础技术技能和实际需求相结合,去解决相关的小问题,持续迭代着也许还能做成较大的工程项目,进一步希望能有产业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