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loud Computing/Big Data/Blockchain

  • 交大老校区听讲座

    昨天去交大老校区去听了一下午的讲座,这是今年第一次去,恰巧很很高兴碰到了好多年未见得老同事们,感概大家还是老样子,感觉还是那么亲切,老校区的变化也不是很大,感觉也还是挺亲切,傍晚在食堂和听讲座新认识的律师朋友一起吃了碗面,短聊了会天,关于讲座的内容也在这里简要记录一下,仅供大家参考,也以备后需。 这次讲座主要的内容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科技发展及产业转化的现状,学校有附属医院,有大规模的真实病例数据,以及医疗过程数据和相关治疗科技进展,也已经有相关的产业化的推进。这里记录两三个比较有印象的案例。 第一个关于精神类疾病的影像数据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病人的真实数据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跨病类的数据集,并通过设计的人工智能算法达到对个体的影像数据进行自动诊断的目的,现有精确度尚可。当然最后的诊断还是以有经验的医生的判断为准; 第二个是基于脑电信号的情感智能以及疾病检测(如癫痫检测)方面的研究及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对脑电信号的不断的精确的解码,专家们也相信以后机器人也将具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对于脑电信号的疾病检测以后也可能会应用到更多的疾病检测上,或者说以后的疾病检测的标记物不仅仅有影像数据,还有体液以及脑电等多模态数据,这样的诊断也会更加全面和精准; 第三个是基于脑机接口的视觉重建等方向,也许以后可以为失明失聪的人带来福音,期待对于这样的残疾人以后也能够有享受人类更多的天伦之乐的机会。 期待医疗行业随着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发展走上更加系统和全面科学化的道路,给全人类带来更多的福音,辅以图片以作纪念。感谢组织方的精心准备和可口的小点心。

  • P2P网络技术简要介绍

    P2P网络是一种网络技术,有很多应用场景都可以用得到,特别是当前流行的区块链技术中P2P技术将作为主要核心的技术支撑,这里先简要对P2P技术做一下相关说明。如有不正确或补充的地方欢迎读者联系指出。 P2P网络中每一台机器即可以用来做客户端,也可以用来做服务器,其中的任何两个节点不需要服务器就可以直接进行通信从而共享资源交换信息。P2P网络是去中心化的,因此也意味着没有一个中央的授权节点来控制和管理资源。 P2P网络可以有多种应用存在形式,这里几个较有影响力的P2P应用,如用于文件分享的BitTorrent, 区块链网络应用比特币(bitcoin等),去中心化的计算标准Matrix,P2P网络技术还可以用于物联网平台。这些系统虽然也都有一些挑战和平衡综合考虑,但是都是在这些应用场景下要优于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的网络模式。 libp2p是一个比较健壮的面向P2P应用的开发库,用其开发P2P的应用有如下的几个优势:1、模块化,libp2p基于组件构建,可以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去组合不同的组件去构建应用;2、可扩展的网络协议配置,libp2p支持多种传输协议; 3、提供了多种语言实现的网络发现,数据存储和检索模式的代码,方便不同的编程习惯的程序员去构建;4,支持NAT穿越,NAT穿越,以实现不同内网的机器通信,关于NAT Traversal的原理,可以参考引文7;更多的优势可以参考引文8中的说明文字。 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P2P技术的应用,关键的技术,以及支持P2P应用开发库libp2p。P2P网络技术可以在云平台中进行部署,如Chainmaker就可以在云平台中进行部署。后续有机会将向大家详细介绍具体技术开发的应用细节。 References

  • 区块链技术简介

    区块链技术是当前较为重要且可以在生产环境中使用的关键信息技术之一,为可信存储和计算提供了技术保障,这里对区块链技术做一下简要的介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和补充。后续将介绍更多的相关技术和应用的内容。 区块链是一个基于点对点(peer-to-peer network,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记账系统,允许节点之间直接进行交易而不需要中心授权节点的介入。点对点网络是一个完全的去中心化的。为了满足去中心化的要求,每一个节点都需要一个记账的拷贝。拷贝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拷贝,或者对于在网络上能够正常工作和保持连接的一个最小拷贝。 为了保证交易的一致性,一致性的方法如 Proof-of-Work, Proof-of-Stake被采用。在高级的密码学算法的辅助下,每一个交易都是安全的。 区块链的用处挺多,可以用在医疗卫生,供应链金融、碳交易、食品追溯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这里列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比如医疗卫生部门可以将病人的诊疗数据如检查结果药方等存放到区块链上,当然这些数据也可以贡献给医疗卫生部门做为数据提供。当然也可以解决假药问题,同时帮助病人和制药公司;2、食品追溯,包括食品的种子,生长过程管理数据(施肥撒药等,温度等天气数据,土壤等水土数据),以及保鲜物流,储存条件等信息。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碳交易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重构。 区块链技术所用到的底层信息技术有P2P网络,加密算法等,ChainMaker是由几个知名的大公司合作研发的区块链开源底层软件平台,具体介绍可以参考引文链接。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一种分布式系统,可以和云平台相结合进行生产环境中部署,如引文7中就有基于公有云平台的区块链产品。 References

  • Hadoop-HDFS简介

    Apache hadoop项目开发了一个开源的可信赖,可伸缩的分布式计算软件,Hadoop是一个软件框架,采用简单的编程模型来在计算机集群上分布式的处理大量的数据,它被设计成可以从一台服务器伸缩到几千台机器,该开发框架可以在应用层检测和处理错误,从而在集群上能够提供高可用的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也有很多,大数据处理技术的集群环境可以用云计算平台搭建,大数据平台也可以作为云计算中的PaaS层提供给有大数据分析场景需求的用户使用。因此大数据技术一般也作为云计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后面有机会再和云平台结合具体详细介绍其搭建和使用。这里先做一下简要介绍。 Hadoop的核心组件包括:1、Hadoop Common,支持Hadoop其他模块的通用的一些工具库;2、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为应用程序提供高吞吐量的分布式文件系统;3、Hadoop YARN,为Hadoop系统中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job scheduling)的框架;4、Hadoop MapReduce:是一个基于YARN系统的大数据集并行处理编程模型;5、Hadoop Ozone。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一下其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大体思想。 Hadoop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主节点进程(Namenode,存储元数据,文件的目录结构,不同节点之间的负载容量的计算),子节点(Datanode,多个,客户数据存储的地方),如图所示为一个客户端在上传文件时(下方的橙色的Client),将两个文件块上传到两个节点中去,然后文件块再创建对应的副本。HDFS和Ceph都属于大容量分布式存储,但是其实现思想方法和优缺点各有不同,怎么选择和结合使用要到后面有机会再详细介绍。 Hadoop中块副本(Block Replication)机制的如下图所示。为文件名,副本数量以及对应的块id号等信息。一般情况下默认副本数为3。 References

  • 云计算相关技术简介(五)-Neutron组件相关技术概念简介

    Neutron组件模块是openstack项目中负责提供网络服务的组件,它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思想,实现了网络虚拟化下的资源管理。本篇文章将简要介绍neturon网络组件的相关的技术的简要介绍,具体的相关技术的详细介绍后面会在实践环节安排专门的篇幅进行阐述。 一般的,OpenStack中网络实现包括vlan、gre、vxlan等模式,在OpenStack中,所有网络有关的逻辑管理均在Network节点中实现,例如DNS、DHCP以及路由等。Compute节点上只需要对所部署的虚拟机提供基本的网络功能支持,包括隔离不同租户的虚拟机和进行一些基本的安全策略管理(即security group)。安全组的对象是虚拟网卡,由L2 Agent来实现,比如neutron_openvswitch_agent 和 neutron_linuxbridge_agent,会在计算节点上通过配置 iptables 规则来限制虚拟网卡的进出访问。计算节点上运行着虚拟机。如果不启用 DVR 特性,则所有的网络相关的服务,都在网络节点上进行。即计算节点上的网络只需要实现二层转发即可。 GRE:General Routing Encapsulation,一种通过封装来实现隧道的方式。在openstack中一般是基于L3的GRE,即original pkt/GRE/IP/Ethernet(从左到右layer依次降低)。隧道协议将这些其他协议的数据包重新封装在新的包头中发送。被封装的数据包在隧道的两个端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路由,被封装数据包在网络上传递时所经历的逻辑路径称为隧道。简单来说,隧道技术是一类网络协议,是将一个数据包封装在另一个数据包中进行传输的技术;使用隧道的原因是在不兼容的网络上传输数据,或在不安全网络上提供一个安全路径。通过网络隧道技术,可以使隧道两端的网络组成一个更大的内部网络。 DVR(Distributed Virtual Router,DVR),按照 Neutron 原先的设计,所有网络服务都在网络节点上进行,这意味着大量的流量和处理,给网络节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处理的核心是路由器服务。任何需要跨子网的访问都需要路由器进行路由。为了降低网络节点的负载,同时提高可扩展性,OpenStack 自 Juno 版本开始正式引入了分布式路由DVR特性(用户可以选择使用与否),来让计算节点自己来处理原先的大量东西向流量和非 SNAT 南北流量(有 floating IP 的 vm 跟外面的通信)。这样网络节点只需要处理占到一部分的 SNAT (无 floating IP 的 vm 跟外面的通信)流量,大大降低了负载和整个系统对网络节点的依赖。很自然的,FWaaS 也可以跟着放到计算节点上。DHCP 服务、VPN 服务目前仍然需要集中在网络节点上进行。 VXLAN,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是一种用于解决数据中心内部网络限制和提高网络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于2011年被提出,旨在扩展和改进传统的虚拟局域网(VLAN)功能。VXLAN技术通过封装原始以太网帧(包含MAC地址、VLAN标签等)到UDP报文中来工作。这种封装允许VXLAN跨越不同的网络段和IP子网(将原始以太网帧作为应用数据用UDP协议进行封装),从而实现网络虚拟化功能。具体的关于VXLAN的详细介绍请参考引文。 VXLAN现在是比较常用的SDN的虚拟网络的实现。这里将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实现原理细节。上面就是VXLAN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对相关组成部分做一些介绍,如TAP设备:模拟一个二层的网络设备,可以接受和发送二层网包。VETH:虚拟ethernet接口(virtual eth),通常以pair的方式出现,一端发出的网包,会被另一端接收,可以形成两个网桥之间的通道。在上图中的qbr-xxx/qbr-yyy一般简称为qbr。qbr是Quantum Bridge的缩写,而OpenStack网络组件的前一个名称就是Quantum,qbr就是虚拟网桥,用来做安全组控制的。qvb:neutron veth, Linux Bridge-side。qvo:neutron veth, OVS-side。br-int是集成的网桥,实现将数据包转化为VLAN包作用;br-tun是将VLAN进一步封装成VXLAN隧道技术,而且上图左边部分的这些虚拟实现都是在计算节点内部实现的相关的网络虚拟化功能。其中下面以出报文和入报文的过程示例进行一个简要的说明。 其中上图中的计算节点和网络节点通过物理交换机相连,把vxlan的包封装成IP包进行传输。 出报文的转换过程 注:出br-tun时,VLAN变为VXLAN,并转为VNI=100。 入报文的转换过程 网络节点担负着进行网络服务的任务,包括DHCP、路由和高级网络服务等。一般包括三个网桥:br-tun、br-int…

  • 云计算相关技术简介(四)-docker和虚拟机

    上一篇文章中介绍过openstack中虚拟机镜像服务模块glance,就说到虚拟机镜像和docker镜像,当时没有具体展开,这篇文章将较为详细介绍虚拟机技术和docker容器相关技术之间的比较。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虚拟机的概念是相对于物理机器而言的,虚拟机是依赖于物理计算机而设计实现的逻辑计算机,根据物理计算机的特性,有基于单机的虚拟机,如基于wmware虚拟机管理软件,在单台计算机上构建多个虚拟机器,从而可以方便模拟不同计算节点,如搭建大数据的模拟环境。也有基于多个甚至很多个物理机器之上构建的虚拟机管理系统,这类的虚拟机管理软件有openstack和VMware vSphere等,甚至一些大的公司会构建自己的虚拟机软件系统管理平台(可以参考引文中的介绍),一般这样基于分布式环境的虚拟机调度和管理系统成为云计算平台。 docker容器技术,容器是利用namespace将文件系统、进程、网络、设备等资源进行隔离,利用cgroup对权限、cpu资源进行限制,最终让容器之间互不影响,容器无法影响宿主机。docker容器之间属于进程之间隔离,而虚拟机之间属于系统之间的隔离。 虚拟机的镜像文件实实在在就是操作系统环境的persistent storage,docker镜像是一个“应用程序和它运行依赖环境”的封装。当镜像运行起来后即是docker容器。运行时的容器本质是操作系统下的一个进程,这些进程共享同一个宿主机OS的内核。与传统VM相比,docker是一种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并不需要在镜像内安装GuestOS。docker在共享宿主机内核的基础上包装内核提供的一系列API,这些API中最重要的就是namespace和cgroup。通过namespace实现隔离,通过cgroup实现资源限制。一般管理docker镜像的服务称为docker hub,现有的也有多个开放的docker镜像源。 一般虚拟机是云计算系统中IAAS平台的关键技术,是建立在cpu硬件虚拟化和操作系统级的软件虚拟化(如KVM等)的基础之上的。而docker容器可以理解为在host操作系统之上运行的一个特殊的进程。而docker容器以及基于此之上的编排技术k8s等则是相关的PAAS平台的所依赖的技术,大数据平台如hadoop可以基于虚拟机之上直接部署,也可以基于容器环境部署。具体可以参考后两个引文链接。docker容器技术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开发部署的效率,开发环境和部署环境可以快速复制分发,不需要每个开发人员为了开发库和开发机器环境的兼容问题去浪费时间和精力,有种一劳永逸的感觉。关于docker容器相关的技术细节,如dockerfile的编写,一些CLI命令的使用如docker容器的启动等等,会在后续的相关课程中进行介绍。 References

  • 云计算专业企业实践(三)-openstack系统组件介绍

    这次的实践内容是通过网络会议进行的,昨天的实践今天补充记录一下,以备后续查阅。现在流媒体通信技术比较成熟,网络视频会议等工具使得很多物理上远距离的沟通变得方便很多,在云计算专业实践中,除了物理服务器的布置,网络拓扑结构的组织和安排以及布线等需要在现场进行实践锻炼外,其他如技能知识点的学习,相关软件系统的安装部署和维护都可以远程进行,工作不再太多的受物理距离的限制,可以节省出出行的时间来,有利于一天的生活工作安排。 言归正传,openstack是一个虚拟机平台系统,是IAAS系统中处于服务器硬件节点集合和原生操作系统之上运行的一个分布式系统,其功能用简介的一句话概括可以理解为虚机调度分配和管理系统。其中openstack系统上层实现主要是python语言,底层的开发有基于更高性能的c++语言。下面首先介绍一下openstack的几大模块。后续根据进一步的熟悉和理解再去补充或新增专门描述细节的文章,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1、horizon-dashboard模块,GUI模块,理解为管理员和openstack系统进行交互的用户界面,是管理整个运行在底层(水平线下)openstack系统的维护通道,通过界面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等信息; 2、nova-compute模块,计算模块,也是openstack最核心和主要的模块,提供了nova-api,会涉及调用其他的模块如虚拟机镜像服务模块,存储模块,网络模块,用户认证模块等,是虚拟机调度、分配和运行管理的核心组件,也用到了cpu硬件虚拟化和linux内核中hypervisor虚拟化组件的功能,实际云计算平台运维的工作中有50%以上的问题会集中在此模块; 3、cinder-volume模块,存储模块,支持swift(openstack自带存储模块)和ceph分布式存储模块。提供cinder-api供horizon-dashboard层调用; 4、neturon-network模块,提供vpc(virtual private cloud)功能,可以通过逻辑封装实现虚拟网络的功能,vpc可以实现虚拟交换机,vxlan也是虚拟实现的局域网,可以方便不同租户和项目之间的隔离;网络模块也是很重要的模块,这部分逻辑虚拟实现的功能比较多,相关技术和概念相对也较复杂,后续会有机会再专门去记录和介绍; 5、glance-image service模块,是虚拟机镜像模块,负责存储和管理虚机镜像,通过管理多种虚机镜像,支持用户选择合适的镜像进行服务部署;在这里镜像是虚机操作系统镜像,如ubuntu系统还是windows系统的镜像文件,而容器镜像是docker服务中的运行在docker虚拟化技术上的系统环境镜像,是容器启动的系统文件。是不同的镜像概念; 6、keystore-identity service模块,为用户认证模块,提供了用户的信息,如用户设置的安全组策略,用户的身份信息等,主要用作权限认证,在其他模块中可能会调用该模块去验证权限等操作。 以上为openstack的主要的模块组件,实际的云计算环境部署的时候,一般的部署的步骤是:1、搭建云计算的物理服务器和硬件网络拓扑,如机架式服务器,三层交换机和网络布线等硬件物理结构的设计和实施;2、原生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及相关的环境设置,如hostname,ssh免密登录等;3、openstack云平台环境的安装,有基于kolla方式的较为便捷的部署方式,通过openstack kolla ansible(编排工具,偏向于支持运维服务)进行较为方便的安装部署,其中有几个种地按的配置文件需要了解,如globals.yaml,multinode.yaml等配置文件,需要对里边的配置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Reference

  • 云计算专业企业实践(二)-ceph存储

    今天参加云计算第二次企业实践,阳光明媚,春天来了。午餐后和一起过来的老同事在附近的公园散了会步,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阳光,公园的树木一动不动,水平如镜,温暖而安静。 今天学习的技术主要是ceph存储,ceph存储是云计算中比较流行的存储技术,实现了分布式的大容量高可靠性和伸缩性存储功能。可以支持上千个存储节点,容量达到TB到PB级别。下面简要说说ceph的技术概要,欢迎补充和批评指正。 ceph的技术架构大体是这样的:(1)、底层是RADOS分布式存储系统,RADOS即为Reliable Autonomic Distributed Object Store,也就是可信赖的自动分布式对象存储,RADOS中的pool,PG(placement group)和OSD(object storage device)以及hash,crush等算法实现了具有数据冗余副本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如果有数据盘损坏,该系统设计的crush算法能够比较方便实现自愈。(2)librados库,支持访问底层的rados对象库,支持多种高级语言,是中间层的一个开发库,向上层提供服务。(3)最上层的开发库有radosgw,类比于公有云里边的对象存储,块存储rbd(虚拟机中申请的磁盘)和cephfs(类比于共享文件)等机制。 上层应用接口:Ceph上层应用接口包括对象存储RADOSGW、块存储RBD和文件系统存储CephFS。RADOSGW提供与Amazon S3和Swift兼容的RESTful API网关,供相应的对象存储应用开发使用;RBD提供标准的块设备接口,常用于虚拟化场景下为虚拟机创建volume。 其中虽然对上层提供了不同的存储服务,如块存储,在申请虚机时可以作为虚拟机的块磁盘使用,还有rados gateway提供了类似于基于bucket和file的两层结构的对象存储,和cephfs文件存储系统(类似于nfs和windows共享文件),但是这些不同的存储方式的底层都是基于rados的高效分布式存储的,由于在ceph中一般都是采用object这个单位进行的分片存储,分布式存储的文件读写就可能采用并行的机制,实现高吞吐量的IO读写。 细节还有很多,如要理解crush算法,理解不同的管理工具和配置文件的使用等等,还有和openstack云计算平台的集成等等,具体到后面的实践环节再补充更新。 References

  • 云计算相关技术简介(一)-虚拟化及NUMA架构

    云计算是数字化产业的硬软件基础设施,涵盖技术的方方面面,这篇文章主要从一些底层的硬件方面的技术来简要介绍一下,这些技术底层的原理可能比较复杂,我们主要了解其作用和用法,介绍也主要从我们的需求出发。 CPU虚拟化技术,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 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CPU的虚拟化技术是一种硬件方案,支持虚拟技术的CPU带有特别优化过的指令。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存在很多限制。Intel自2005年末开始便在其处理器产品线中推广应用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Intel VT)虚拟化技术。AMD方面也已经发布了支持AMD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AMD VT)虚拟化技术的一系列处理器产品。启用虚拟化只需要在物理cpu的bios中开启虚拟化,然后在vmware等系统中才可以使用虚拟化特性。 UMA(Uniform Memory Access),直译为“统一内存访问”,这样的架构对软件层面来说非常容易,总线模型保证所有的内存访问是一致的,即每个处理器核心共享相同的内存地址空间。但随着CPU核心数的增加,这样的架构难免遇到问题,比如对总线的带宽带来挑战、访问同一块内存的冲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人搞出了NUMA。NUMA 全称 Non-Uniform Memory Access,译为“非一致性内存访问”。这种构架下,不同的内存器件和CPU核心从属不同的 Node,每个 Node 都有自己的集成内存控制器(IMC,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在 Node 内部,架构类似SMP,使用 IMC Bus 进行不同核心间的通信;不同的 Node 间通过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进行通信。Openstack 在 Juno 版本中新增 NUMA 特性,用户可以通过将 Guest 的 vCPU/Memory 绑定到 Host NUMA Node上,以此来提升 Guest 的性能。 hypervisor: 一种运行在物理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层软件,可以允许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共享一套基础物理硬件。可以将hypervisor看做是虚拟环境中的“元”操作系统,可以协调访问服务器上的所有物理设备和虚拟机,所以又称为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hypervisor是所有虚拟化技术的核心,非中断的支持多工作负载迁移是hypervisor的基本功能。当服务器启动并执行hypervisor时,会给每一台虚拟机分配适量的内存,cpu,网络和磁盘资源,并且加载所有虚拟机的客户操作系统。 KVM是首个被集成到 Linux 内核的 hypervisor 解决方案,并且实现了完整的虚拟化。qemu-kvm也是常用到的具体实现技术。 References

  • 云计算专业企业实践(一)-技术概要了解

    今天上午去浦东参加了合作企业的实践活动,合作企业位于浦东软件园,今天去的是他们的一个楼层,一层楼敞开的大空间里坐了好几百办公人员,沟通起来倒也方便,将这么多人组织起来去行动劳动创造数字化产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组织者们也应该也是挺有成就感的吧。 今天是第一次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一起讨论了近一个半小时,初步定下来后续一周要去一两天去进行工程实践,给定一个云计算平台搭建的完整任务,可以从服务器的布置和组网,交换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原生操作系统的安装,到openstack的安装和部署,云存储模块的搭建(对象存储,块存储等),到上层的容器,k8s的搭建部署,以及云平台的监控等。这些技术内容涵盖云计算技术的方方面面,对于云计算专业的实践老师来说,这些技术的实践技能基本都是需要掌握的。 简单梳理一下相关技术概念,还不是特别的详细,期待后续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记录。 1、云存储,ceph云存储技术,可以实现块存储(虚拟机里边的硬盘块这种容量比较大的存储),对象存储(通过URL实现访问)和文件存储,不同种存储方式存储协议不同,对象存储一般为bucket和object两级结构,文件存储一般为类似于nfs(network file system)和windows里边的共享文件的形式。存储模块中也要对存储机制的背后原理要有所了解,如crush算法等。 2、openstack云计算平台,openstack由很多个组件组成,对每个组件要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有些模块如管理界面等都可以进行二次开发来丰富其功能。如用户(租户)管理组,怎么管理局域网和公网等,openstack的源码中外围的管理界面等模块由python实现,其他的核心模块由c/c++实现。 3、云平台的物理服务器的功能分配,有计算存储融合在一起的搭建方式,也可以有专门的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具体的组件方式到时候要看实践经验去总结,哪种性能更好更稳定。以及考虑云平台的备份功能,集群节点数的设计也要需要考虑。 4、容器,k8s等相关PAAS平台工具和框架,以及devops,cicd等研发和运维持续集成和部署等上层的工具和应用也是后续需要进一步熟悉的内容。以及算力平台的需求,GPU异构芯片的加入,使得网络配置(如InfiniBand 网络)和调度方法都会有不同。 云计算平台的优势是资源利用率高,管理方便等。和企业的相关合作,通过项目制的方式来熟悉掌握相关技术,是数字化时代对技术教育和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感谢企业的支持,期待后续的合作中能够有对云计算平台技术栈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多的收获,也会及时将感受感想和学习到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