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智能特别是人类智能的博大精深,鬼斧神工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就像冰山一角一样,我们现在理解的在水平面上面的仅仅可能还是少部分,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掘探索。
还是可以从感知认知和创造三个层次去说一说 (也可以从身心灵去说一说)。人的感知差异差别相对较小,除了视力听力等感知力有强弱外,对颜色的感知(少数色盲除外)应该是基本接近的,人的感知是模糊的不是数字精确化的,因此也很难描述深色几许,语言文字的在这方面的描述表达能力是不太够的。
人和人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认知层面,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从小的先天基因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习条件等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大脑的发展发育也千差万别,个人的智力水平,心理发展,价值取向都因环境各异。因此人和人之间的好的沟通也可能限于在常识和相同价值观世界观的人们之间。否则在价值观差异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的情景。这时沟通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好的沟通不容易,要看相互的背景和认知。有时直接表达想法和情绪也要看对象,有时拐弯抹角也会可能产生更多的添油加醋。所以人生知己难得的原因也就在这里。认知层面差异性也是非常多面的,仅仅从理解能力上说,有人数学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些,有人在物理上的sense更好,有人文史能力更强,有人艺术感受力更好。所以人脑的大模型的多样性是在历史的进程和现实环境的多样性下长期发展的结果,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在创造性方面,是对人脑更高的要求,和想象力密不可分。人类的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破和艺术珍品佳作都是创造力灵光的闪现,艺术佳作能带给人们感官的美学体验,文史哲创作带给人们思想和语言的独特魅力,而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带给人们的是理性的美轮美奂。因此创造性也是人脑独特的珍稀能力。
人脑的差异性还体现在社会分工上,或者社会分工进一步加大了人脑的差异性,行行出状元,术业有专攻,我们一般都是在某一个领域方面有更熟悉的领域知识加载,因此人脑这个大模型可谓是常识+专业+独特环境下综合产出的个性化常识加领域大模型,我们应该重视每个个体大模型的发展,不拔苗助长,不压迫歧视,营造公平和正义的和谐环境,这样才有更好的水土,更灿烂的阳光,也会有更多的参天大树养成。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