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December 2023
-
年度小结
时光荏苒,转眼就要24年了,回首23年的历程,总结一下自己,有不足有收获,简以记之。 首先体验到的是中国农村人的艰辛与不易,家里父母老人身体不太好需要陪伴和照顾,我的父母生活是新中国后中国典型的农民生活的缩影,生活物资匮乏,教育医疗资源落后。但爸爸文艺才能很出色,乐器会二胡,竹笛和小号,在旧时生产队是很出色的宣传干事,看过不少的文学书籍,还写过很长的法律文书辩论材料。但他们的发展有诸多困囿,期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公平平等,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进步,世界和谐大同。 其次是工作的经历感受上深刻的认识到人生要有所实现,虽然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时区,时早时晚。但总要有所实现而不虚度。拿我自己来说,自己在这一年里前大半部分时间里做的自由职业给不同的教育科技公司做在线的私人教师,有的内容也不是很熟悉,就现学现卖,坚持下来倒是也学习了不少新的知识和技能,自学的能力和自信也得到了加强。后来有机会做职业教育的老师,前期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也希望后面能给技能教育做出自己的努力。人们的认识认知不足带来社会的矛盾冲突,不能仅仅局限归因于人们的道德良心,还要从教育上下功夫,因材施教,促进每个人得到更好的发展,社会自然会越来越和谐。 从生活上和自己的为人处事来说,感觉自己还是挺重情义的,有时候沟通能力又稍显欠缺,有时候可能好为人师,有时候自己的情绪还没有很好的管理,有点大男子主义,有时候小事上没有太注意等,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做更好的自己,从自己做起,将更多的温暖带给大家,体验点滴的美好,汇集到大美山河湖海。
-
缅怀逝去的先灵
缅怀逝去的先灵!是你们撑起了名族的情怀和希望! 祝健在的老人们能够多一些平安! References
-
休息-转喜欢的学者傅佩荣老师的一篇文章
傅佩荣老师是我喜欢的哲学学者,他当时在耶鲁大学读西方哲学的时候特别勤奋认真,学习可谓达到头悬梁锥刺股的那种状态,确实不容易。 后来他回台湾做了哲学教授,讲的更多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哲学,儒家和道家。真正做到了融贯中西,通达古今。闲下来读读他的短文也是一种心灵的滋养。 今天就转一篇他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 傅佩荣:世界上最好的爱,都绕不开这十个字 (qq.com)
-
教育名人名言记录
在楼道里走了走,看到一些关于教育的名人名言,随即拍了下来,感觉图片容量大,节省资源起见, 转录成文字在这里记下来。 1、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俾之有? – 恽代英 2、我们对于孩子喜欢某事应当设法帮助他努力;他爱虫鱼,说不定就是达尔文;他爱玩把戏,说不定就是爱迪生;他爱弄音乐,说不定就是贝多芬;他爱涂颜色,说不定就是密雷。 – 张宗麟 3、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 – 陈鹤琴 4、常常运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充其生活的经验,培养其生活的能力。 – 张雪门 5、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6、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 蔡元培 总结一下,主要是要重视体育,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学以致用,教育从小抓起,教育要以探究和崇尚真善美为目标。
-
浅说历法-天文科普系列
中国的古人是很智慧的,根据观察总结出了传统中国的历法。可能是根据中原地区的农业与生活规律总结出来的,所以一般称为农历。又由于其根据月亮的公转的周期(以此为主)然后加上地球公转的周期来调整总结出来的,所以称为lunar(月亮)calendar。 一般农历一个月为30天,一个节气为半个月左右(不是严格的),综合起来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根据气候的变换总结出来的,与地球公转有关),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的一年360天不到,为了要和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425天统一,每隔三年就有一个农历闰月。而阳历的闰年是由于多出来的小数2425天四年左右会多出一天,因此就有了二月的29号。由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和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不在一个平面,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情况没有那么频繁,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具体的严格的计算看上去稍显复杂。 关于一年四季的气温更迭,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地球自转的角度有关,具体可以参考引文。而与地球公转时与太阳的距离远近没有太大关系(太阳位于公转椭圆轨道的焦点)。 从这些知识可以看出古人是非常智慧的,能够根据观察总结出比较精密的历法计算。昨天看到新闻,联合国将农历新年定为节假日,是对中国农历和中国古人智慧和华夏文明的一种肯定和推崇。 Merry Christmas!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吉祥! References
-
教材与教学的与时俱进
信息时代的教育有个特定的相关专业叫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这个专业主要就是采用合适的技术来促进教学,是教育学,心理学与相关新技术的交叉学科,不仅有与时俱进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撑,也有将新技术应用与教学的实践带来的新时代的教育变革。 就拿教材来说,在我读书的时代基本都是纸质书籍,必要的地方配以图表。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教材有不少可以革新的地方,下面说说一二。 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相结合,现在的信息展示方式丰富多样,传统的以书籍为载体教材主要以文字和图标的形式来展示知识,但是在富媒体的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根据内容的特性采取合适的信息呈现方式,这里说出几个有代表的示例: 1、语文课的诗歌散文可以配以有声的朗诵资源,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访问获取。比如凯叔讲故事等就是很好的示例,通过专业人士的高质量数字内容的传播,相关内容的传播教授质量会有显著提升; 2、计算机电子类相关的科目,如算法的执行过程,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去展现,如电子电工类的实验课,也可以以视频演示或动画的形式去展现,读者会更加容易去理解相关的算法流程或实验操作细节; 3、一些特别的课程,如天文学和生物学,可以以CG元宇宙形式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展示,如太阳系的运行,银河系的运行,以及DNA的微观生物学分子结构等,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合理展示,延展了我们的视觉能力,对我们加深相关学科的理解特别有帮助。 下学期打算要上的汽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欣喜看到其教材有了一些革新,出了纸质版的内容,每一章节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即可看到其电子版的授课课件,是个不错的新形式。也许以后每个课程都有代表的名师,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直播同步名师的课程加以现场的辅导和问题解答相结合去进行课堂教学,师者父母心,好的老师的培养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VEX机器人技术教育
今天有幸参加了在交大创新中心举办的机器人新赛事发布和vex机器人比赛和教育培训和研讨,会后进一步参观了创新中心的实习实训的实验室场地,又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感受交大创新中心的用心做教育的良苦用心。 vex原来是一个单词,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什么缩写。vex的意思是使烦恼的,看来搞理工对有些人确实是一件比较烦恼的事情!不过每个人的优势不一样,不一定非得所有的人都得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但是理工还是需要大部分有志青年来从事的方向,解决实业经济生产和高科技发展的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拓宽国家的竞争保卫的护城河。 今天讲解的老师也说vex让机器人教育变得触手可及,vex起步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入手相对容易,一个月可以动手搭建一个相对简单的机器人系统,但是往后做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今天的全国比赛大学队伍20多支,中小学400多支,初高中学生更多,初高中学了vex到大学后继续还可以参加相关比赛,而且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后面的比赛会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vex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也是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有操作手,熟悉精准通过遥控操作手柄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有编程人员,可以通过python,c++,甚至图形化编程(看上去和scratch比较像)来实现机器人执行特定的动作以及机器人的设计和搭建等工作。因此也需要团队成员间精诚合作。 希望以后有机会参加相关的赛事,创新创业和相关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中促学。 References
-
再说自主软硬件生态
这些天了解了一些国产的软硬件生态,包括数据底座的软硬件部分。 如国产服务器芯片,包括arm和x86以及mips扩展的架构都有相关产品,可以用作云计算的硬件设备。如arm系列的鲲鹏芯片和因特尔的至强系列服务器可以去比较(在并行计算方面挺有优势),还有曙光的海光是基于x86架构的,以及龙芯是基于mips的扩展架构,在自主安全方面更好。异构AI芯片有升腾系列。 在国产的底层基础软件方面,可以分为服务器端和终端。服务器段有openEuler操作系统和openGuass数据库软件,支持在其上构建云平台(如openstack和docker,k8s等),深度学习框架引擎mindspore等。 在智能终端上,主要以openharmony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可以在嵌入式设备上高效运行,而且其基于分布式软总线的网络能力使得万物互联更加便捷高效,openharmony可以在各种智能终端,以后也将会扩展到PC端。 以上软硬件的国产方案,基本可以实现全栈的产业链自供给。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相关企事业单位还是抓住了发展的机遇期,使得国际间的竞争合作更加有灵活自主的空间。 而且现在相关开源生态也在推广中,力度还不小,希望我们以后也能为开源生态贡献力量。 References
-
笨功夫
科研和工程研发是一个相对较为长期的过程,即使最聪明的头脑也一般不会一蹴而就,往往需要下笨功夫。 对于先天比较聪明的人来说,往往觉得聪明是自己的强项,就会有比较大的优越感,反而可能在功夫时间上下的不够,后面的成就也许就没有那么大。 对于资质一般的人来说,通过长久的坚持,不断的突破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后面成果反而还比较大,这样的例子其实也有很多。 其实不管聪明不聪明,做科研和工程技术需要的是兴趣和长久的坚持。因为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认识都存在局限,我们不了解的东西很多,接收的信息也不全面,甚至先天都带有一定的主观偏见,所以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在做决策和技术研发时是要多思考一些,多走一些路看看。就拿软件研发来说,bug在所难免,测试就是很重要的一环,要做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和压力测试等等,使得系统不断的变得越来越鲁棒。 行百里者半九十,况且我们的云计算专业还刚刚起步,我们既要有对待工作态度上的红色的热情,也要有数字化技术研发方面蓝色的冷静。兴趣+信心+坚持,既要有自信,也要下笨功夫,后面的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好,行稳致远。
-
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方式-天文科普系列
星系的运行方式比较复杂,这里再细说明介绍一二,现在的文字还是处于尚待更新和修订的状态,后面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认识的增加去更新和整理相关系列科普小短文。 1、月亮绕着地球公转,同时自转,但是其自转时的三维角度比较特殊,即月球的背面不会转到朝向地球(这种现象成为潮汐锁定,可以脑补想象一下这样的运转方式); 2、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是不同经度的表面会依次面向太阳的,也就是我们昼夜更替的现象,而且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基本受大质量的太阳的引力影响,其他的星体影响不大,没那么明显; 3、但是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轨道更复杂了,具体原因好像是黑洞的引力效应没有那么明显,太阳系受银河系中其他恒星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大,而且还有暗物质的影响。具体可以参考引文。 具体什么是暗物质呢,变化的电磁场相互转换,物质的运动变化和变化的引力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效应呢?我们的尺度环境在我们所处的时空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运行是比较稳定的,在宇宙太空中好像就不一样了,此时的宇宙有处有激流漩涡,有处有涓涓细流,天马行空的想象一下也未尝不可。 References